您好!欢迎访问徕卡显微系统(上海)贸易有限公司网站!
全国服务咨询热线:

17806260618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临界点干燥仪的用途方法

临界点干燥仪的用途方法

更新时间:2025-10-21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69
临界点干燥仪是一种利用临界点现象实现样品无损干燥的精密设备,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,使干燥介质(如液态二氧化碳)在临界点时表面张力为零,从而避免液-气界面形成导致的样品结构破坏。以下是其具体用途与方法:  
一、主要用途  
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样品制备  
作用:避免液体表面张力导致的样品坍塌或变形,保持纳米材料、生物组织切片、纤维等样品的原始形貌。  
适用样品:细胞、组织块、微生物样本(如病理切片)、骨骼、牙齿等硬组织,以及纳米颗粒、介孔材料、催化剂等。  
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样品前处理  
优势:保持细胞膜完整性,避免组织收缩或冰晶损伤,适用于冷冻电镜样本的制备。  
微纳材料与器件干燥  
应用领域:锂电池电极、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微观结构研究,以及MEMS器件、微流体芯片等精密结构的干燥。  
地质与土壤样品分析  
作用:保存岩石薄片、矿物晶体的三维结构,避免黏土矿物因干燥收缩导致裂隙或结构破坏。  
高分子材料表征  
应用场景:电纺纳米纤维、复合材料界面结构的干燥,防止溶剂挥发不均产生的内应力或变形。  
二、操作方法  
1.样品预处理  
固定:使用甲醛或戊二醛对生物样品进行固定,后续通过二氧化锇进一步固定。  
脱水:将样品依次置于浓度递增的脱水液体(如丙酮、乙醇)中,完成100%脱水。常用步骤为10%、20%、30%、50%、70%、90%、100%(每步10分钟,100%时重复三次)。  
2.中间介质置换  
选择中间液:丙酮或乙醇(与二氧化碳混溶性好,无需额外置换步骤)。  
置换过程:将脱水后的样品浸入中间液,确保完全浸润。  
3.临界点干燥仪操作流程  
设备准备:  
检查压力表、温度计及阀门状态。  
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(防止二氧化碳泄漏)。  
腔室预冷:  
打开冷却阀,将腔室温度降至5℃以下(避免结冰)。  
样品装载:  
将样品置于样品架,放入干燥室并拧紧盖子。  
二氧化碳充入:  
打开二氧化碳瓶阀,缓慢注入液态二氧化碳至腔室50%-80%,关闭进气阀。  
置换与升温:  
设定温度至20℃,保持10-20分钟,使中间液(如丙酮)扩散至二氧化碳中。  
升温至35-40℃,压力上升至临界点(二氧化碳临界压力为1072psi,临界温度为31.1℃)。  
临界点干燥:  
保持临界状态10-15分钟,确保液态二氧化碳完全转化为气态。  
泄压与取样:  
缓慢打开泄压阀,排出二氧化碳至压力表归零。  
取出干燥样品,妥善存放防止受潮。  
4.设备维护  
清洁:每次使用后清洁干燥室,避免残留物影响下次实验。  
检查:定期检查高压软管、阀门及密封圈,确保无损坏或泄漏。  
记录:详细记录操作参数及设备状态,便于追溯问题。  
三、技术优势  
无损干燥:临界点时表面张力为零,避免毛细管力导致的结构破坏。  
操作便捷:相比冷冻干燥,无需低温冷冻,且不会因冰升华造成样品萎缩。  
适用性广:可处理含水、乙醇、丙酮等溶剂的样品,适用于有机/无机材料、生物/非生物样本。
徕卡显微系统(上海)贸易有限公司
地址:上海市长宁区福泉北路518号2座5楼
邮箱:lmscn.customers@leica-microsystems.com
传真:
关注我们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: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
了解更多信息